“拜伦在中国”与“中国的拜伦”——清末民初“拜伦”译介的再考察 |
| |
作者单位: | ;1.湖北大学文学院;2.信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 |
| |
摘 要: | 拜伦在中国清末民初的译介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文学现象和社会现象。从梁启超、马君武、苏曼殊的"豪侠式拜伦"到鲁迅的"摩罗式拜伦","符号化"是拜伦形象最典型的特征。"拜伦在中国"与"军国民主义"的时代要求和译者主体性操控密切相关,体现了在特定历史时期文学的政治审美化和审美的政治化。"中国的拜伦"作为"社会集体的想象物",成为中国近现代文学甚至民族精神建构的一部分,被赋予了极强的隐喻性和象征性色彩,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
关 键 词: | 拜伦在中国 拜伦中国化 清末民初 符号化 摩罗精神 |
Byron in China and Chinese Byron: From the End of the Qing Dynasty and the Beginning of the Republic |
| |
Abstract: | |
| |
Keywords: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