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日常生活批判理论与两种模式社会主义
引用本文:刘保国,王小岩. 日常生活批判理论与两种模式社会主义[J]. 甘肃社会科学, 2003, 0(2): 63-67
作者姓名:刘保国  王小岩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0872
摘    要: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认为社会变革离不开人本身的改变 ,强调必须把社会主义革命贯串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去 ,把日常生活批判放到社会变革的中心位置。日常生活批判理论触及到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主要缺陷和弊端 ,并对此展开了中肯的批判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关 键 词:日常生活批判  苏联模式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文章编号:1003-3637(2003)02-0063-05

Critical Theories in Daily Life and Two Socialist Patterns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相似文献(共20条):
[1]、周宪.日常生活批判的两种路径[J].社会科学战线,2005(1):114-119.
[2]、周宏,陈晓明.伯恩施坦社会主义理论批判[J].江海学刊,2006(6).
[3]、韩德信.从大众文化批判到日常生活批判——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转向[J].社会科学辑刊,2007(5):200-204.
[4]、刘怀玉.基于政治经济学批判的两种现代社会理论[J].天津社会科学,2009,4(4).
[5]、段钢.日常生活与图像的现代性批判[J].社会科学研究,2007(5):124-129.
[6]、日常生活的现代性批判[J].山东社会科学
[7]、马龙闪.不能混淆两种社会主义模式的内涵[J].鞍山社会科学,2007(5):40-41.
[8]、周嘉昕.政治经济学批判与批判理论[J].山东社会科学,2020(5):36-44,50.
[9]、走向日常生活批判的心理学[J].社会科学战线
[10]、衣俊卿.现代化进程中的日常生活批判[J].天津社会科学,1991(3).
[11]、朱国华.现代性视阈与批判理论[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7(4):81-86.
[12]、吴翠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嵌入日常生活的内在机理与实现路径[J].南京社会科学,2015(2):40-45.
[13]、樊雅强,陈洪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乡村治理理论与实践[J].江西社会科学,2007,50(3):227-234.
[14]、黄加清,王跃.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和社会主义人格[J].内蒙古社会科学,2011,32(3).
[15]、李勇.日常生活审美化的三个悖论[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9(3):5-10.
[16]、潘自勉.论日常生活中的权力秩序[J].学术研究,2004(1):65-70.
[17]、韩德信.日常生活:背景、观点与意义[J].贵州社会科学,2007,213(9):43-47.
[18]、朱生坚.消费文化与日常生活的审美[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7,1(5):90-93.
[19]、“市”与两汉乡民的日常生活[J].中州学刊
[20]、韩贵昌,王乐.基于日常生活的日常伦理规范分析[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1,39(5):30-32,36.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