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抗战时期侵华日军“轰炸记忆”的演变与建构——以“重庆大轰炸”为中心的考察
引用本文:潘洵,高佳.抗战时期侵华日军“轰炸记忆”的演变与建构——以“重庆大轰炸”为中心的考察[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44(6):135-146.
作者姓名:潘洵  高佳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 重庆市 400715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侵华日军无差别轰炸的史料整理与研究”(14ZDB048),项目负责人:潘洵。
摘    要:无差别轰炸是人类历史上最惨痛的战争暴行之一。抗日战争时期,侵华日军对中国除吉林、新疆、西藏等地之外的几乎所有行政区域实施了无差别轰炸。重庆大轰炸,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日本在中国制造的非人道暴行之一,开创了人类战争史上无差别轰炸的新纪录。在战时,日军对重庆的轰炸曾是一个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事件。而在战后,由于东京审判的误导和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重庆大轰炸记忆曾几乎湮灭不闻。直到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中国的崛起和中日关系的紧张,重庆大轰炸的“战争记忆”才得以重新唤醒并重构。差异化的历史记录和历史记忆背后是不同的历史认识。历史的错误或可原谅,但历史的真相不应被遗忘,更不能被掩盖,只有当重庆大轰炸这样的非人道暴行记忆上升为人类的共同记忆,战争悲剧才不会重演。

关 键 词:第二次世界大战  重庆大轰炸  轰炸记忆  演变与建构  历史认同
收稿时间:2018/7/20 0:00:00
点击此处可从《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