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规范、酷儿身份和同性恋欲望——英国哥特式小说的男性叙事策略 |
| |
作者姓名: | 黄禄善 |
| |
作者单位: | 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上海,200444 |
| |
基金项目: |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
| |
摘 要: | 依据德国文化历史学家乔治·莫斯提出的“男性规范”理论,并以英国哥特式小说的三部“男性哥特”的代表作——霍勒斯·沃波尔的《奥特兰托城堡》、威廉·贝克福德的《瓦塞克》和马修·刘易斯的《修道士》——为研究案例,分析了英国哥特式小说的男性叙事策略。确凿的事实表明,霍勒斯·沃波尔、威廉·贝克福德、马修·刘易斯是“酷儿”,其男性身份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分别体现了“同性恋”或“双性恋”的倾向。而在18世纪,英国是一个“异性恋”主导的国家。人们对于“同性恋”产生的憎恨或恐惧,导致上述三位作家成为“身份隐蔽者”,并在心理上产生不同程度的压抑。他们的哥特式小说正是这种不同程度压抑的自然或不自然的反映。英国哥特式小说的男性叙事策略实际上是“同性恋”意识的叙事策略。
|
关 键 词: | 哥特式小说 男性规范 酷儿身份 同性恋欲望 |
收稿时间: | 2010-03-03 |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