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孟苟殊途同归:性善说与性恶说的比较分析
引用本文:王利军.孟苟殊途同归:性善说与性恶说的比较分析[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3(2):52-55.
作者姓名:王利军
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政治教育系,湖北,武汉,430074
摘    要:人性问题是先秦儒家关注的焦点,也是儒家政治学说的基点。孟子以“心之仁德”言性,而荀子以“人之嗜欲”言性,一个侧重社会属性,一个侧重自然属性,二者的语言表述的确存在差异,但是他们都强调在后天的实践中通过“养”或“化”的方式扬善去恶,追求完善的道德以争做圣人。另一方面,他们对人性的态度和作为,最终都转向并延伸到了政治领域。可见从儒家内在的道德修为到现实的经世致用的主体精神在二者的学说中是一贯的,也正是孟荀二人学说的异同之所在,彰显了儒学之为儒学的理论特色。

关 键 词:人性  孟子  性善论  荀子  性恶论
文章编号:1672-0040(2007)02-0052-04
修稿时间:2006年11月3日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