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论汉字的构形理据及其演变
引用本文:丁秀菊. 论汉字的构形理据及其演变[J].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 0(3): 56-62
作者姓名:丁秀菊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学报哲社版编辑部,山东,济南,250100
摘    要:汉字初创时的象形特征非常明显,后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汉字字体不断改变,由甲骨文至金文至小篆,其象形特征日渐消失;汉字字体演变为隶书、楷书后,其象形特征基本消失。在字体的演变过程中,汉字的笔画形态、部件的组合关系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甚至是部分汉字的意义发生了不同性质的变化;这些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汉字的构形理据,并使其产生某种程度的改变。考察我国目前使用的通行字,我们发现,它们有的完全保留了汉字初创时的构形理据,有的部分保留,有的丢失了构形理据,有的则根本找不到构形理据。构形理据的保留或部分保留是汉字发展演变的必然,但构形理据的丧失或根本找不到构形理据则与人为地改造汉字、构造新字有关。

关 键 词:汉字  构形理据  小篆  隶变  楷化  简化  通行字
文章编号:1001-9839(2005)03-0056-07
修稿时间:2005-02-21

On the Configurational Basis of Chinese Characters and Its Evolution
Ding Xiu-ju. On the Configurational Basis of Chinese Characters and Its Evolution[J]. Journ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2005, 0(3): 56-62
Authors:Ding Xiu-ju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