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逃逸、“自然”仿像性与 “景观”的自我殖民———新世纪武侠电影的另类迷失与出路选择 |
| |
作者姓名: | 张乐林 |
| |
作者单位: | 河南大学 文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 |
| |
基金项目: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现代武侠文学发生期研究(1900-1949)”(11BZW100),项目负责人:韩云波;西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培育经费资助项目“多卷本《中国武侠小说史》”(14XDSKZ005),项目负责人:韩云波 |
| |
摘 要: | 在新世纪武侠电影十几年的实践中,历史意识的缺失已经成为“武侠”丧失内功的主要症结。这种缺失,一方面导致武侠电影只能在征调自然景观、历史景观的装饰性上努力,通过“自然”的仿像性实现对“历史”的改装和消费;另一方面,历史深度意义的丧失和景观造成的大众价值观的自我殖民,也进而为各种意识形态在武侠文本中的肆意畅行进行美学护航。以《聂隐娘》《师父》为代表的“作者化”转型,能否成为武侠电影的出路选择,同样值得商榷。
|
关 键 词: | 武侠电影 大片 景观 意识形态 |
|
| 点击此处可从《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