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回族饮食观的形成和发展
引用本文:杜倩萍.回族饮食观的形成和发展[J].民族研究,1999(2).
作者姓名:杜倩萍
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系
摘    要:回族是中国较早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之一。在食风食俗、烹饪技术等方面自成体系,并不断融汇国内外其他信奉伊斯兰教民族及汉、满、蒙等兄弟民族烹饪技法之长,形成独具一格的清真食品,享誉国内外。本文从民族学、历史学及宗教学等角度,对回族饮食观的形成、发展和特点进行探索。指出回族饮食观萌于唐宋,形成于元代,明清以降日臻成熟,几乎是与回回民族同生共长。其核心为饮食禁忌和养生食治之道。而特点大致有三:认为饮食的选择取决于食物本身的“摄生”和“卫性”,尤其强调“卫性”,注重禁忌;饮食上主张适中不偏,坚持“净洁为相宜,污浊受禁止”的原则;视尊老爱幼、热情待客、施舍济贫、讲究礼仪为美德,注重饮食在社会交往中的功能等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