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中国古代世情小说心理描写薄弱原因浅探
引用本文:杜志军.中国古代世情小说心理描写薄弱原因浅探[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2).
作者姓名:杜志军
摘    要:一切文艺作品都是特定心态的物化表现,也就是现实生活在文艺家头脑中过滤、酝酿甚至煎熬之后的产物。在这个意义上,文艺作品可以被视为特定审美心理乃至文化心理的“同构”对应物。因此,审美心理学自然就成了透视文艺作品心理内涵的富有诗意的爱克斯光了。这种爱克斯光透视又分为创作主体、形象主体、接受主体三个层次。但当我们运用审美心理学的理论去分析中国古典小说时,却感到困难重重,即使最接近现代意义上的世情小说(也叫作人情小说)也丝毫不让人感到轻松。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