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理性的公共性与公共理性”之哲学意蕴及启示意义——基于康德1784年两篇文本的分析 |
| |
作者姓名: | 卞桂平 |
| |
作者单位: |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北京,100872 |
| |
基金项目: | 本文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江西省社科规划项目,江西省十二五重点学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重点资助项目 |
| |
摘 要: | 康德指明“理性”所具有的普遍性与公共性向度,强调公民应自由且自觉地使用自己的理性进行公开辩论.而“理性”的自由且自觉是产生“公共理性”的前提,“公共理性”则必须征得大多数人同意才具有普遍合法性和实践执行力.“理性的公共性”凸显的是人的内在品质,是个体善;而“公共理性”则标识的是“公意”,属公共善,二者呈现的是“个体至善-社会至善”的互构生态.社会现代化的历史是对民众“理性”持续启蒙的历史,也是“公共理性”不断生成的历史.对康德“理性的公共性”以及“公共理性”的理论澄明,必将对当代中国社会现代化建设的持续推进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
关 键 词: | 理性 公共理性 时代价值 |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