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黄土高原退耕区低碳农业生产模式研究
引用本文:陈 儒,徐婵娟,邓 悦,姜志德. 黄土高原退耕区低碳农业生产模式研究[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17(6): 55-65
作者姓名:陈 儒  徐婵娟  邓 悦  姜志德
作者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陕西 杨凌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陕西 杨凌71210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陕西 杨凌71210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陕西 杨凌712103)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573212);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赠款项目(2012027)
摘    要:
基于碳效应视角分析归纳了黄土高原退耕区农户的现实农业生产模式,通过深入剖析不同模式之间碳效应的差异,再次明确了低碳农业生产模式“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的核心理念。研究表明: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促使黄土高原地区农业土地利用方式和农业生产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农户逐渐分化为粮食作物主导型、设施经济作物主导型、经济林木主导型、家禽家畜主导型4种类型;农户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对不同生产要素进行筛选、组合,逐步形成了11种黄土高原地区典型的农业生产模式;不同模式之间碳效应、碳密度存在明显差异,退耕任务对不同模式的碳效应和碳密度具有明显的影响,退耕规模是影响不同模式碳排放密度差异的重要因素;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是低碳农业发展的关键所在,通过对黄土高原退耕区不同类型农户农业生产模式的碳效率比较分析,最终农户的低碳农业生产模式显化为种养复合循环生产模式、设施有机生态生产模式、旱区节水生产模式、设施养殖循环生产模式4种类型。

关 键 词:低碳农业;碳效应;碳效率;黄土高原;退耕还林

Research on Low Carbo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Modes in Loess Plateau
CHEN Ru,XU Chanjuan,DENG YueJ and IANG Zhide. Research on Low Carbo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Modes in Loess Plateau[J]. Journal of Northwest A&F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2017, 17(6): 55-65
Authors:CHEN Ru  XU Chanjuan  DENG YueJ  IANG Zhide
Abstract:
Keywords:low carbon agriculture   carbon effect   carbon efficiency   Loess Plateau   returning farmland to forest
点击此处可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