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毛泽东现代化思想的历史分析
引用本文:陈彦超,李文刚. 毛泽东现代化思想的历史分析[J].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2(3): 264-268
作者姓名:陈彦超  李文刚
作者单位:1 .沈阳工业大学 文法学院, 沈阳 110178;2. 鲁迅美术学院 党委宣传部, 沈阳 110004
基金项目: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 
摘    要:
新中国成立以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奋斗目标,并从当时中国所面临的现实条件出发,提出“以俄为师”的战略策略。但在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这个策略改变为“以苏为鉴”,毛泽东开始带领中国探索符合自己特点的工业化道路,并最终确立了在20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中国现代化发展战略。从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现代化条件、道路和模式比较的角度对这一过程进行探讨,分析这一时期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得失成败及其背后的原因。

关 键 词:工业化  社会主义  毛泽东  苏联模式  以俄为师  以苏为鉴  四个现代化  

Historical analysis on modernization thoughts of MAO Ze-dong
CHEN Yan-chao,LI Wen-gang. Historical analysis on modernization thoughts of MAO Ze-dong[J]. Journal of Sheny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 Edition), 2009, 2(3): 264-268
Authors:CHEN Yan-chao  LI Wen-gang
Affiliation:1.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Law, Sheny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henyang 110178, China; 2. Publicity Department of Party Committee, Luxun Academy of Fine Arts, Shenyang 110004, China
Abstract:
After the founding of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as the core of the first generation of Chinese leaders,MAO Ze-dong put forward the target of realizing socialist industrialization,and proposed the strategy of "modeling the Russia" according to the realistic conditions facing China at that time.But in the process of sinicization,the strategy had been changed into "taking the Soviet model as mirror".MAO Ze-dong began to lead Chinese people to probe the industrialization route suitable for the characteristics ...
Keywords:industrialization  Socialism  MAO Ze-dong  Soviet Union Model  modeling Russia  taking the Soviet model as mirror  Four Modernizations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下载全文
相似文献(共20条):
[1]、陆相欣.毛泽东现代化思想初探[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2).
[2]、王成礼,张天学.毛泽东现代化思想探析[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2):17-23.
[3]、毛泽东现代化思想初探[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4]、李高东.毛泽东农业现代化思想探析[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5(1):82-86.
[5]、段建海.试论抗战时期毛泽东的现代化思想[J].渭南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11(1):45-48.
[6]、程晓丽,陈益元.毛泽东农业现代化思想研究述评[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5(6):73-77.
[7]、张泰城,肖发生.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的历史考察[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5-9,21.
[8]、毛泽东实事求是思想的历史发展[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9]、李荣江.毛泽东廉政思想的历史考察[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3).
[10]、孔翠萍.毛泽东主观能动性思想的历史考察[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8(3):19-24.
[11]、王戎,熊高,李本吉,戴小江.毛泽东是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3):5-7,10.
[12]、王戎,熊高,李本吉,戴小江.毛泽东是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2003,3(3):5-7,10.
[13]、蒋道平.论毛泽东的青年观[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4(5).
[14]、毛艳.毛泽东思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的历史地位[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9(2):99-103.
[15]、熊启珍.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58(1):27-32.
[16]、高九江,刘应明.论毛泽东与延安精神[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6(4):40-43.
[17]、戴小江.毛泽东思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的历史地位[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2(2):1-5.
[18]、连儒来.论毛泽东与和谐社会的构想[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4(4):86-90.
[19]、牟玉亭.毛泽东与《诗经》[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5(6).
[20]、吴小妮.毛泽东与1956年知识分子问题会议[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16(2):235-2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