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敦煌遗书《毗尼心》与莫高窟196窟比较研究
引用本文:圣凯.敦煌遗书《毗尼心》与莫高窟196窟比较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7(7):41-48.
作者姓名:圣凯
作者单位:;1.清华大学哲学系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地论学派研究”(14BZJ014)、加拿大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研究委员会(SSHRC)的国际合作项目“From the Ground Up: Buddhism and East Asian Religions”阶段性成果。
摘    要:依据敦煌遗书《毗尼心》所引述的各部律论、律宗撰述及其历史文化背景,可推测其撰述年代在道世与义净之间,即7世纪半至8世纪初。《毗尼心》的作者可能是敦煌僧团的"都司",是依僧团最高机构名义颁发的;在戒律的行仪与文献的引用方面深受四分律宗法砺、道世、道宣等的影响,在思想上继承了地论学派的思想体系;同时,《毗尼心》为敦煌僧人学习律学的纲领性撰述,在敦煌具有权威性的领导地位,并开启了吐蕃时期律抄盛行的风气。同时,《毗尼心》的内容出现在莫高窟196窟,根据该窟的题记、空间布局和壁画内容,可以确认该窟为"戒坛窟",是僧团传授比丘戒等的石窟。从《毗尼心》、196窟的题记与图像的对照与综合分析,可以呈现出敦煌僧团的戒律活动,探讨敦煌律学与南山律学的关系。

关 键 词:《毗尼心》  196窟  戒坛窟  律抄  南山律学
点击此处可从《西南民族大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