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法家对刑名之学的批判继承
引用本文:赵小雷. 法家对刑名之学的批判继承[J].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 37(2): 10-15
作者姓名:赵小雷
作者单位:西北大学,文学院,陕西,西安,710069
摘    要:
为了辨析刑名之学与名家之关系的基础上法家对刑名之学的批判继承的不同方面,采用考古资料与文献资料相结合、社会史与思想史相结合以及分析对比的方法给以论证。名家分为实用名学和理论名学两部分,对法家发生影响的是前者,而后者则正是法家所坚决排斥的。实用名学中的名实关系、刑名之学对法律条文的规定及其经验教训和孔子的正名学说,都给法家提供了构建社会和制定政治制度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

关 键 词:法家  名家  名辨  刑名  正名
文章编号:1000-2731(2007)02-0010-06
修稿时间:2005-09-15

Legalist school''''s criticism and development of forms and names
ZHAO Xiao-lei. Legalist school''''s criticism and development of forms and names[J]. Journal of Northwest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07, 37(2): 10-15
Authors:ZHAO Xiao-lei
Abstract:
Keywords:Legalist School  School of Names  dialectic of names  forms and names  rectification of names  names and actualities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相似文献(共20条):
[1]、批判继承法家诗歌的战斗传统[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向仲敏.马克思主义对古希腊人学思想的批判继承[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7(2):99-102.
[3]、刘玉遵.法家的杰出代表荀子对儒家的批判[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74(3).
[4]、孙世杰,周来寅,侯学殄,傅平安.批判孔孟的军旅之学[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4(2).
[5]、庄关然.对传统道德应批判继承[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4).
[6]、蒋迪.马克思对布鲁诺·鲍威尔的批判与继承[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0(9).
[7]、陈则光.非批判不足以继承[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63(3).
[8]、张素玲.试论传统美德的批判继承[J].南都学坛,1998(4).
[9]、刘启珍.试论霍妮对弗洛伊德的继承与批判[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9(5):104-107.
[10]、霍福广.毛泽东对中国传统哲学的批判继承[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2(6).
[11]、王新宏.批评与自我批评理论方法的历史发展和现实运用[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45-49.
[12]、激进的批评——文化唯物主义莎评的政治批评特色及其困境[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3]、朱万曙.明代戏曲评点的形成与发展[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4):82-88.
[14]、黎文导,列光华.学校办公自动化系统设计[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0(1).
[15]、贾旗,陈少峰.略论唐律中的法家思想特点[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9(2):120-123.
[16]、周子良,石雨卉.论三晋法家的思想体系[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9(1):31-36.
[17]、刘玄龙.检视与超越:一个新的法家思路之尝试[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3):114-122.
[18]、黄春平,余宗蔚.论法家的传播控制思想[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26(2).
[19]、夏宏.交往理论与意识形态批判——一种批判解释学的视角[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10):28-33.
[20]、谭德晶.网络文学批评与中国古代神韵批评[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2(4):487-49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