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证文献(本文共被引14次): | [1]、 | 宗丽莎,朱红杰,龚明.基于TOPSIS法的企业生产系统柔性综合评价研究[J].价值工程,2009,28(11). | [2]、 | 杜娟.企业研发项目的柔性管理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09(10):91-92,95. | [3]、 | 马騄骅 顾锋.企业柔性管理国内外研究述评[J].生产力研究,2007(12):137-138,150. | [4]、 | 王明方,谈毅,仝允桓.制造柔性的期权特征及其经济价值度量方法[J].管理工程学报,2007,21(2):64-68. | [5]、 | 齐鹏举 李方卉.产品开发项目调度过程中的资源柔性度量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24(12):112-114. | [6]、 | 庞庆华.基于G-TOPSIS法的企业生产系统柔性综合评价研究[J].商业研究,2007(2):46-48. | [7]、 | 覃爽 李刚炎.企业信息化对企业生产系统柔性的影响分析[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06,35(5):9-12. | [8]、 | 覃爽,李刚炎.企业信息化对企业生产系统柔性的影响分析[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06(9). | [9]、 | 覃爽,李刚炎.企业信息化对企业生产系统柔性的影响分析[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06,35(9):9-12. | [10]、 | 辜志强 李刚炎 王昆鹏.基于S95标准的企业产能柔性水平评价方法的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06,30(5):839-842. | [11]、 | 庞庆华 杜栋.基于AHP方法的企业生产系统柔性评价[J].科技管理研究,2005,25(9):191-192. | [12]、 | 尹启华.企业柔性营销的本质与实施[J].商业时代,2005,21(15):50-51. | [13]、 | 谭跃雄 林强.企业制造系统的柔性价值及其应用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04,12(Z1):678-682. | [14]、 | 张光明.与柔性生产相适应的柔性管理[J].经济管理,2004(7):42-4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