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论语》释名辨正及《学而篇》校释考异
作者姓名:周远斌
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中心,山东,济南,250014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中心基地基金
摘    要:古今《论语》释名之分歧主要在“论”字上,对“论”的解释达八种之多,其中唯章太炎的“论”作“仑”说合乎历史实际。古今对《学而篇》的校勘、解释亦不乏分歧,故略作考察辨正:对“学而”章应作整体性、连贯性解释;“为仁之本与”之“仁”作“人”;“传不习乎”之“传”的本字为“专”;“贤贤易色”句意即“贤贤”“修然”;“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句意即君子忠信,不与不忠不信的人交朋友。

关 键 词:论语  释名  学而篇  校释  辨正
本文献已被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正在获取引用信息,请稍候...
相似文献(共20条):
[1]、王守亮,华丽娜.《论语校释辨正》评介[J].东方论坛,2015(1):127-128.
[2]、周远斌.《论语·先进篇》“侍坐”章校释辨正[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6):52-59.
[3]、敖晶.《论语》释名[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32(2):107-111.
[4]、唐明贵.《论语考异》探微[J].东方论坛,2008(4):61-66.
[5]、李茂康.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对《释名》的校释[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0(3):52-58.
[6]、陈晓强.《论语》“学而”章辨义[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0(2):52-55.
[7]、李友益,杨子红.《论语》误读辨正举隅[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2(4):32-37.
[8]、李骅.《论语》“学而时习之”章释义[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5(3):38-43.
[9]、金陵客.“学而时习之”新解——重读《论语》[J].源流,2006(4).
[10]、赵青.宋本《玉篇》误释辨正[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6(1):97-101.
[11]、何善周.《庄子·马蹄篇》校注辨正[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2).
[12]、赵青.宋本《玉篇》误释辨正[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97-101.
[13]、潜苗金.《学而》发微[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1994(4).
[14]、王韧,王天海.《荀子·仲尼篇》校释订补[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13(3).
[15]、刘乃寅.《春秋》释名[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8(1).
[16]、兰天峨,贺知章.《原本玉篇残卷》糸部引《说文》考异[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30(5):39-49.
[17]、凌川.《文心雕龙·辨骚》篇要旨辨正[J].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4(4):65-68.
[18]、刘绍曾.《蔡蒙考异》质疑[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3).
[19]、吴锤.《释名》成书考辨[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2):57-61.
[20]、李若晖.《吕氏春秋校释》质疑[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9(6).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