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似文献(共20条): |
[1]、 | 马金科.从《东人诗话》看徐居正的诗歌批评观[J].延边大学东疆学刊,2001,18(1):53-55. |
[2]、 | 于春海,王安琪.欧阳修对朝鲜朝辞赋的影响--以《醉翁亭记》、《秋声赋》为例[J].延边大学东疆学刊,2015(1). |
[3]、 | 罗惠缙.民初遗民诗话的民族意识探析——以魏元旷《蕉庵诗话》为中心[J].广西社会科学,2010(9):93-96. |
[4]、 | 刘同清.论朝鲜对汉文化的受容——以朝鲜文学作品《龙飞御天歌》为中心[J].宁夏社会科学,2014(3):173-176. |
[5]、 | 刘铮.朝鲜朝使臣所见清代东北盛京——以燕行录资料为中心[J].延边大学东疆学刊,2019,36(3). |
[6]、 | 徐东日.朝鲜朝使臣眼中的满族人形象——以金昌业的《老稼斋燕行日记》为中心[J].山东社会科学,2011(10). |
[7]、 | 刘铮.朝鲜使臣笔下的满族建筑——以《燕行录》为中心[J].殷都学刊,2019(3). |
[8]、 | 吴华峰.梁代折衷诗学思想的演进与影响——以《诗品》和《文选》为中心[J].北方论丛,2012(3):1-4. |
[9]、 | 任先大,李燕子.严羽及其《沧浪诗话》的海外阐释——以北美汉学界为中心[J].湖南社会科学,2011(5). |
[10]、 | 任先大,李燕子,刘红麟.北美汉学界的《沧浪诗话》研究述评——以华裔族群为中心[J].云梦学刊,2012,33(1):90-93. |
[11]、 | 金柄珉.域外视觉:论朝鲜诗人朴齐家的清代文化观——以《燕京杂绝》的分析为中心[J].延边大学东疆学刊,2003,20(3):1-7. |
[12]、 | 黄威.论宋代诗学思想对日本《济北诗话》之影响[J].船山学刊,2009(2):162-164. |
[13]、 | 翁方纲的诗学主张和《石洲诗话》[J].社会科学家 |
[14]、 | 路庆帅,孙德彪.朝鲜古典诗学的独立品格 ——评张振亭《朝鲜古典诗学范畴及其批评体系》[J].延边大学东疆学刊,2019(4). |
[15]、 | 袁宪泼.接受与阐释:《沧浪诗话》对明代复古诗学动力影响[J].船山学刊,2014(1):137-142. |
[16]、 | 陶渊明诗渊源辨析——以明清诗话为中心[J].江苏社会科学 |
[17]、 | 殷海卫.胡仔与严羽诗学观之比较——以《苕溪渔隐丛话》与《沧浪诗话》为视角[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46-50. |
[18]、 | 王洪琛.反抗的诗学——以加缪为中心的考察[J].江西社会科学,2010(8). |
[19]、 | 李孝弟.古典诗歌的叙事批评论——以诗话为中心[J].齐鲁学刊,2012(4):136-142. |
[20]、 | 张银飞,夏美武.诗学辨体理论与晚明诗学思潮——以方以智的《诗说》为中心[J].青海社会科学,2020(2):120-1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