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国家赔偿归责原则的实证分析
引用本文:朱新力,余军.国家赔偿归责原则的实证分析[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35(2):119-126.
作者姓名:朱新力  余军
作者单位:1. 浙江大学,法律系,浙江,杭州,310028
2. 浙江工业大学,法学院,浙江,杭州,310032
摘    要:从侵权法的角度考察,我国国家赔偿制度中的违法归责原则属"主观违法",这一认识可以克服违法归责原则的局限性:将违法视为行政机关对各类为其设置注意义务的法规范的违反,从而扩大了违法归责原则的适用范围,但该原则仍然存有无法克服的局限.在分析法学的"主客观法律秩序理论"的分析框架下,过错归责原则意味着对主、客观法律秩序的双重违反,而无过错归责原则仅仅是对客观法律秩序的违反.完善我国国家赔偿归责原则的根本出路,在于以过错归责原则取代目前的违法归责原则,并将无过错原则确立为辅助性的原则.

关 键 词:违法  客观法律秩序  主观法律秩序  过失责任原则  无过失责任原则  
文章编号:1008-942X(2005)02-0119-08
修稿时间:2004年10月22

A Positive Analysis of the Criterion of State Compensatory Liability
ZHU Xin-li,YU Jun.A Positive Analysis of the Criterion of State Compensatory Liability[J].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2005,35(2):119-126.
Authors:ZHU Xin-li  YU Jun
Abstract:
Keywords:transgression  objective legal order  subjective legal order  fault criterion of liability  non-fault criterion liability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