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重读马克思信用分配理论——基于“劳动边际报酬递减”分形效应的维度
引用本文:李超.重读马克思信用分配理论——基于“劳动边际报酬递减”分形效应的维度[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7):15-21.
作者姓名:李超
作者单位:重庆三峡学院 三峡库区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重庆万州,404001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中国模式的哲学研究”(10ZXZ0001);重庆市社科联课题“超金融化与美国金融危机”(2008-JJ-37);重庆三峡学院“十二五”教授(博士)资助课题“超金融化与全球金融危机的机制关系研究(2010-zz)”;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三峡库区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重大规划课题(2008-sxxyjd-03)”;教育部春晖计划课题(S2008-1-63005)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重读马克思信用分配理论,结合当代分形金融学的最新成果,本文构建了简明的“超金融化—劳动边际报酬递减的分形效应”理论模型(简称SF-L模型),并且发现了一般性的经验证据:1946-2010年的美国和1979-2010年的中国在全球一体化,金融一体化下,劳动边际报酬皆呈递减的分形趋势.本文的模型证实,在开放经济中,在超金融化下,劳动边际报酬递减的分形效应主要是由金融资产所有权的过度分配造成的.

关 键 词:超金融化  "劳动边际报酬递减"分形效应  马克思信用分配理论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