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形式/意义"非"对应性认知探究
引用本文:李香玲.形式/意义"非"对应性认知探究[J].中州学刊,2011(1).
作者姓名:李香玲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外语学院,开封,475001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
摘    要:语义的形成过程是概念化的过程.概念化的主体通过概念化从大量相同或类似的使用事件中抽象出相同的意象图式(概念框架),将其投射到语言,形成一种语言中形义对应的构式.构式中成分之间语义联结的灵活性从认知上解释了同一概念框架内不同语义结构的l存在.概念化、再概念化、再再概念化……的动态性认知加工使得一个构式构成一个凸显性不同的语义网络.凸显性不同的语义网络使构式的形义之间表现出"非"对应性特征.

关 键 词:形义对应性  自主/依存联结  配价理论  形容词句式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