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人类社会从横向上划分为三种类型的社会形态:以自由自在劳动为特征的农耕时代,人们在土地上尽情挥洒个体的主体性,坚信智慧存在于过去;能力本位论的工业社会里,掌控着纯技术理性的人们,迷恋于科学技术,装载着彻底的速度和效益:到了知识经济为劳动对象的后现代社会,铺天盖地的信息再显无休止的拷贝和复制所带来的惊叹.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后现代主义思潮,到了80年代已席卷欧美世界,它所张扬的是一种特殊的历史风格,即所谓的后现代性(modernity);它不是一个时代,是反思现代性弊端的思维方式,以颠覆现代性知识体系为由,追求不确定性、碎片化的飘忽不定.在教育领域,后现代主义提供了关注教师和学生日常生活的话语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