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 苏辙元四年为贺辽国生辰使,出使途中,作《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在赴契丹途中苏辙充满了对异乡异族的陌生感,表现为对异族人情风俗与异域风光景色的拒斥和不接受,这是北宋“积弱”国势对时人心理状态影响的结果。到达契丹之后,苏辙对异族有了切身的了解与理解,对待异乡异族的情感有了很大的转变,他开始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异乡的景物,态度变得平和,并推出“久安和好”的良好祝愿。苏辙出使途中与到达契丹之后的态度变化,昭示了民族交往的一条规则:需要客观、具体、深入地去了解“他者”,方能更加真实地把握对方,方能逐渐达到民族和平共处的理想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