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科学奖与我国科学文化建设——来自屠呦呦获诺贝尔奖的感悟与思考 |
| |
作者姓名: | 凌熳 张志庆 |
| |
作者单位: | 澳门科技大学 人文艺术学院, 澳门 999078,澳门科技大学 人文艺术学院, 澳门 999078 |
| |
摘 要: | 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中,与人文文化相比,科学文化一直受到抑制或忽视,致使科学文化始终是中华文明的弱项。从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到近代的洋务运动,国人主要从物质功能片面看待西方科学,致使中国科学文化建设始终进展缓慢。直至“五四”时期,先驱者们才对科学文化的重要性有了深刻体认,但由于时代条件的限制,我国科学文化建设的目标仍未能实现。今天药学家屠呦呦喜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一项与中国传统文化和人民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重大成就,为我国科学文化建设提供了强大动力和重大历史机遇。
|
关 键 词: | 诺贝尔科学奖 传统文化 科学文化 |
收稿时间: | 2016-08-28 |
|
| 点击此处可从《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下载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