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先秦儒家社会思想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引用本文:周树华,张登国. 先秦儒家社会思想与和谐社会的构建[J]. 兰州学刊, 2007, 0(5): 16-18
作者姓名:周树华  张登国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社会学系,江苏,南京,210093;南京大学,社会学系,江苏,南京,210093
摘    要:先秦儒家诸子身处社会动荡的时代,因此他们社会思想的主旨和目标都在于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整合,其中的和谐观念便涉及个人修为、人际关系与社会整合等方面.尽管这种和谐观存在着理论上的不足,但我们若能选择性地加以吸收,将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大的启示意义.

关 键 词:先秦儒家  社会思想  和谐社会
文章编号:1005-3492(2007)05-0016-03
修稿时间:2006-12-14

Social Thought of Confucianism before the Qin Dynasty and Harmonious Society Construction
Zhou Shuhua,Zhang Dengguo. Social Thought of Confucianism before the Qin Dynasty and Harmonious Society Construction[J]. , 2007, 0(5): 16-18
Authors:Zhou Shuhua  Zhang Dengguo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相似文献(共20条):
[1]、王红梅.论先秦儒家的社会管理思想[J].贵州社会科学,2004(4).
[2]、田小莉,卢春梅,黄微.先秦儒家义利观及其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J].天府新论,2007(Z2).
[3]、成云雷.先秦儒家秩序构建思想中的天[J].东岳论丛,2010,31(8).
[4]、李清文.论先秦儒家的和谐社会观[J].北方论丛,2006(4):88-92.
[5]、李钟麟.论儒家和谐思想与现代和谐社会的构建[J].延边大学东疆学刊,2006,23(1):62-68.
[6]、莫晓原.先秦儒家的社会和谐思想及其价值之我见[J].学术论坛,2009,32(5).
[7]、张炳尉.孟子与先秦儒家性命思想[J].北方论丛,2008(1):139-141.
[8]、唐晓英.先秦儒家孝道思想流变[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0,38(6):45-48.
[9]、于欣.先秦儒家人学思想探析[J].兰州学刊,2004(6):286-289.
[10]、先秦儒家德治思想刍议[J].南方论刊
[11]、王素珍.论和谐社会的构建与社会稳定理念的创新[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33-34.
[12]、周宏.礼乐与仁爱精神的起源——先秦儒家的交互主体性思想论[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3,15(6):13-16.
[13]、赵逵夫.先秦佚诗与先秦诗歌的发展[J].江海学刊,2005(1).
[14]、冯颜利.社会公正与和谐社会的构建[J].重庆社会科学,2009(8):57-61.
[15]、徐庆利.社会公正与我国和谐社会之构建[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2(2):173-175.
[16]、樊爱霞.社会公平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6,18(11):38-41.
[17]、杨维中.论先秦儒学心性思想的历史形成及其主题[J].人文杂志,2001(5):58-62.
[18]、王中华.秦朝禁儒运动质疑[J].云南社会科学,2005(4):107-111.
[19]、林卡,高红.社会质量理论与和谐社会建设[J].社会科学,2010(3).
[20]、刘慧玲.和谐社会的建构与后现代主义思潮[J].广东社会科学,2005(3):56-6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