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清代的六谕诠释传统
作者姓名:陈时龙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暨徽学研究中心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8BZS067);
摘    要:清初顺治帝重颁明太祖的六谕,使六谕在清代获得合法性,清初地方官及理学名臣均重视以六谕行教化,延续明代诠释传统并形成了《六谕集解》等新的注解文本。康熙九年圣谕十六条颁行后,逐渐取代了六谕在乡约中的核心位置,但六谕仍以潜流的方式在族规家训等文本中存在。19世纪,六谕被重新提倡,地方官员、儒学士人以及宗教人士对六谕的兴趣被激活,在清末更出现了《宣讲拾遗》《宣讲新篇》《圣谕六训集解》等新型体裁的六谕诠释文本,脱离乡约而趋向于善书。

关 键 词:“六谕”  “圣谕十六条”  清代教化  魏象枢  许三礼  《宣讲拾遗》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