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美德的转向及其再转向
引用本文:迈克尔·斯洛特,;郭金鸿.美德的转向及其再转向[J].东方论坛,2014(3):1-4.
作者姓名:迈克尔·斯洛特  ;郭金鸿
作者单位:[1]美国迈阿密大学哲学系,美国佛罗里达州; [2]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山东青岛266071
基金项目:“山东省教育厅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国际合作培养计划”项目资助
摘    要:美德伦理学与美德认识论两者在整个"现代哲学"时期一起衰败,但最近已经复兴。共同的复兴,加之大多数非西方文化属于美德伦理学的某种形式这一事实,某种程度上支持了现代哲学构成一种中世纪时期就不可避免的认识论和伦理学美德方法最终会繁荣的观点。现代西方出现的新个人主义导致主观笛卡尔主义者转向,并且强调与人道主义相对立的权利,但是这些现代性"震荡"也许正在消失而朝向善,当今美德理论的强大可能是历史发展的一种见证。但是中国从来没有经历现代西方所出现的广义个人主义类型,这就是为什么儒家美德传统从未像亚里士多德主义在西方衰退那样而在中国衰退。并且,当代情感主义美德伦理学在其强调道德谦卑方面类似于儒学而不同于亚里士多德主义,这一事实在某种程度上表明亚里士多德主义并不是美德伦理学不可避免的道路。而且,因为谦卑也是一种认识美德,美德认识论比起其先前所认识到的,或许也必须更多地向强调与他人同感的情感主义学习。

关 键 词:情感主义  谦卑  中世纪时期  美德伦理学  美德认识论  亚里士多德主义  休谟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