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论法治中国的实践之维
作者单位:;1.武汉大学法学院
摘    要:法治中国从美丽的符号具体化为生动的社会实践,是当下中国全面改革的关键。为此,必须探明法治中国实践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结构体系的运行逻辑和对现实挑战的回应之策。法治中国的实践原则是以人为本与科学发展相一致原则、实质理性与形式理性相融合原则、法治普适性与适应性相联系原则、整体谋划与循序渐进相结合原则、工具价值与目的价值相关联原则。法治中国的逻辑体系可以归结于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法治中国的实践关切点在于:突出立法重点、完善法律体系;优化行政执法、建成法治政府;推进司法改革、实现司法公正;制约公共权力、健全监督体系。

关 键 词:法治中国  实践维度  体系构建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相似文献(共20条):
[1]、张翠梅.中国语境下的“依法治国”与法治政府构建[J].江汉论坛,2015(5).
[2]、法治中国建设的战略构想[J].江西社会科学
[3]、郑淑芬.论孙中山法治思想与实践[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8,7(3):106-108.
[4]、当代中国法治话语的修辞演变——法治话语的历史理性之探究[J].理论与现代化
[5]、张中秋.论西方法治的理论与实践[J].江苏社会科学,2006,15(1):113-120.
[6]、虞满华.包容性发展:和谐理念的实践之维[J].内蒙古社会科学,2012,33(4):1-5.
[7]、高礼杰.中国特色法治自信如何可行——基于法治自信两个维度相契合的思考[J].广西社会科学,2014(1).
[8]、王积武,王玉.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和谐社会之关联[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6(5):34-36.
[9]、邢锐锐.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法治中国建设研究[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22(12):8-13.
[10]、宋才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24(1):30-39.
[11]、刘洋,薛剑符.中国社会主义法治民主实践的历史考量[J].南方论刊,2013(12):37-39.
[12]、方军贵.论建设法治中国重在提高领导干部法治素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11-14.
[13]、李敬煊,邹谨.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J].贵州社会科学,2015(2):4-9.
[14]、方立新,姚利红.法治成长中的宗教之维[J].社会科学辑刊,2011(4).
[15]、刘旭.中国式现代化的法治维度与意蕴设定[J].黑龙江社会科学,2023(4):90-95.
[16]、黄佳宇.行政信息公开之诉法治维度的展开[J].学术探索,2013(12):56-60.
[17]、周叶中,林骏.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话语体系创新[J].江汉论坛,2019(1).
[18]、刘绪贻.论中国传统的法治观与法治体制[J].学术界,2006(5):136-143.
[19]、蒋南成.机构改革的法治之维[J].浙江社会科学,1999(1).
[20]、法治中国建设的顶层设计——《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的法理阐释[J].东岳论丛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