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禅宗职事称谓及其文化印记
作者姓名:鞠彩萍
作者单位:1.常州工学院人文社科学院213002;
基金项目: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12YJA740032)
摘    要:与禅门清规相应,禅宗有一套完整的称谓系统。文章以杨亿《古清规序》、宗赜《禅苑清规》和德辉《敕修百丈清规》为主要考察对象,对禅宗职事称谓及其流变作了详细的描写和分析。禅宗职事称谓既折射出早期丛林内部上下平等、共助和谐的融洽关系,也体现出僧团内部组织严密、管理科学的运行机制,同时还反映了禅宗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关 键 词:禅宗  职事称谓  文化印记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相似文献(共20条):
[1]、江柳.禅宗文化与书法艺术[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4).
[2]、周全田.禅宗文化的悟性[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9(5):101-105.
[3]、邵丽英,孟艳,李军."抬高称谓"的表现形式及其文化成因[J].百色学院学报,2007,20(4):107-110.
[4]、郁诚炜.禅宗文化个性论要[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2).
[5]、李桂芝,张志.描述性称谓及其翻译[J].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3):63-66.
[6]、刘强.中国人姓名的文化印记[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2).
[7]、迟欣.肯尼斯·雷克思罗斯的诗歌与禅宗文化[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40(5).
[8]、钟沈荣,张应斌.禅宗棒喝及其教育旨趣[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7,28(2):31-35.
[9]、丁夏.称谓与文化──从对外汉语教学的角度看汉语称谓词语[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4).
[10]、陆永峰.禅宗语言观及其实践[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5(6):32-35.
[11]、英美家庭成员称谓及其异同[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2]、孙金荣.再论王维的禅宗思想及其诗歌的禅宗意象[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2):97-102.
[13]、金婕.《额尔古纳河右岸》中的文化印记[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3):68-69.
[14]、徐奇堂.禅宗文化在岭南繁盛的原因[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
[15]、徐玲.禅宗思想对西方文化的影响[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8,19(2):81-83.
[16]、江柳.禅宗文化与书法艺术(之一)[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4).
[17]、谭特立.湘东禅宗的传播及其影响[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1(1).
[18]、周文德.重庆的历史称谓及其语源[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2).
[19]、王卫平,郑立羽,许丽英.禅宗文化对现代人的心理调试及其作用的哲学思考[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14-17.
[20]、王迎春.安庆禅宗文化流传与旅游开发初探[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2(1):136-1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