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互联网+”背景下的社会救助:现代功能、实践困境及实现路径
引用本文:金红磊.“互联网+”背景下的社会救助:现代功能、实践困境及实现路径[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22(4):84-90.
作者姓名:金红磊
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北京 100081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8BZZ031);教育部产学研协同育人项目(201901212020);中央民族大学“一流本科课程”项目(KC2087)
摘    要:社会救助与“互联网+”的融合是推动社会救助工作现代化的重要载体。“互联网+”社会救助主要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优势,以成本低、网络化、互动灵活性强等优势创新社会救助服务方式,实现社会救助的多元化、社会化、精准化和高效率。社会救助制度从应急化范式到民生共享范式的演进过程中,“互联网+”社会救助助力社会救助对象精准化识别、救助信息跨部门共享、社会救助主体多元化、社会救助整体性治理,为构建社会救助的民生共享范式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实现载体。然而,“互联网+”社会救助在发展中面临信息弱势群体、共享壁垒、信息安全及准入机制等需求表达、管理与协作、技术、资源等现实困境。因此,应更新社会救助理念,改进贫困识别机制,拓宽需求表达渠道;破除制度碎片化运行,优化社会救助资源合理配置,实现救助的制度整合;提升社会救助政策目标,完善社会救助的法律法规体系;搭建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构建社会救助主体多元协同和网络服务机制,促进“互联网+”社会救助新发展,实现社会救助工作的整体性协同治理,推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的新格局。

关 键 词:"互联网+"  社会救助  整体性治理  共建共治共享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