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马克思理论视阈中的“现实的人”——以《德意志意识形态》为文本考察
引用本文:莫小丽.马克思理论视阈中的“现实的人”——以《德意志意识形态》为文本考察[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9(5):5-14.
作者姓名:莫小丽
作者单位:北京理工大学,北京100081
基金项目:本文系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的政治建设研究中心2019年基础课题“生产方式视阈下新发展理念的内在逻辑与实践探索研究”(项目号:19GIY40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    要:现实的人是马克思新哲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也是马克思对整个思想史上各种“片面人”的颠覆性阐释,是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和经验论决裂的标识。它不同于性恶论或性善论或既无善亦无恶论,也不同于黑格尔的“绝对精神”的人,更不同于费尔巴哈的“类”。与黑格尔思想及其青年黑格尔派和费尔巴哈等人思想交锋的过程中,马克思分别通过以所有制为轴线动态考察历史发展和以分工为轴线静态考察社会的结构性存在两条线索来阐释“现实的人”的内涵,并以生产工具为红线,对资本主义社会下“现实的人”的静态结构和动态发展予以微观透视。由此,按照唯物史观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说,以经济决定政治、政治决定文化的序列构成的结构性存在来解释人才是马克思所谓的“现实的人”。

关 键 词:现实的人  马克思  生产关系  结构  《德意志意识形态》
点击此处可从《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