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通假辨正举隅
引用本文:王庆元.通假辨正举隅[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4).
作者姓名:王庆元
摘    要:通假现象是文字使用时的同音替代,借字与本字(或称正字>之问意义没有联系,是它的基本特点。前人统谓之“假借”,概念含混。今人把“本无其字,依声托事”的造字法则称为“假借”,把“本有其字”的同音借用称为“通假”,概念就比较明确了。发明文字通假,这本是清代研究语言文字的一大贡献。戴、段、二王诸大师,打破文字形体束缚,从文字的声音推求词义,认为“字之音同音近者,经传往往假借”,故应“破其假借之字而读以本字”(见王引之《经义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