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何以“赋权”?——人类的技术与社会性别实践 |
| |
引用本文: | 方玲玲. 技术何以“赋权”?——人类的技术与社会性别实践[J].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22(6): 164-173. DOI: 10.15918/j.jbitss1009-3370.2020.4890 |
| |
作者姓名: | 方玲玲 |
| |
作者单位: | 1.浙大城市学院 传媒与人文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15 |
| |
基金项目: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新媒介环境下的消费主义与城市新生代群体社会适应研究”(19YJAZH017);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媒介形态变迁下的受众研究”(16BXW060) |
| |
摘 要: | 在性别研究中,人类发展中的技术并不是性别中立的,而是具有典型的男性特质,女性被安排为技术边缘群体。这种固有的技术与性别的关系认知具有深厚的传统并成为刻板共识。但在新媒体等新技术发展的环境下,一种乐观的看法是弱势人群特别是女性由于技术接近和使用的可能性增加,从而获得了更多的话语权或社会参与权。但现实中女性在技术使用与技术占有方面存在障碍。从人类历史上的技术性别归属、技术的性别分层与性别气质、新媒体与女性赋权以及赛博格的性别重构等方面对技术与性别的关系进行探讨,有利于审慎看待新环境中的“赋权”想象。
|
关 键 词: | 技术赋权 社会性别 信息通讯技术 女性 赛博格 |
收稿时间: | 2020-04-06 |
|
| 点击此处可从《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下载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