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层次结构探索 |
| |
引用本文: | 周建忠. 《离骚》层次结构探索[J]. 江苏社会科学, 2005, 0(1): 171-174 |
| |
作者姓名: | 周建忠 |
| |
作者单位: | 南通大学文学院教授,226007 |
| |
基金项目: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2BZW037) |
| |
摘 要: | 众多楚辞读本往往回避章节之学、层次分析的原因为:研究对象的丰富性、研究史的复杂性、研究内容的特殊性。《离骚》分段争议颇多,大略分为二、三、四、五、八、十、十二、十三、十四段以及“二分法”或“三分法”与“多段法”的结合等。从结构层次的合理性而言,“两分法”最经得起推敲,古人“前半”“后半”之说,“人境”“神境”之论,颇切辞旨。延续“两分法”的王邦采的“三分法”,在较多学者认同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构成了“三分法”与“多段法”的结合,从宏观与微观的结合上达到统一。
|
关 键 词: | 离骚 分段 层次 结构 研究 |
An Exploration into the Structure of Li Sao (Falling into Grief) |
| |
Abstract: | |
| |
Keywords: | |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