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场景的“蜂鸣生产力”
作者姓名:齐骥  亓冉  特里·N.克拉克
作者单位:1.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2. 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3. 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双循环格局下推进国家文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21YJA760049);
摘    要:
在文化创造城市场景,塑造多元文化和多样生态的同时,如何赋予“场景”文化精神,为“场景”注入发展动力,实现“场景”的文化价值,是释放场景红利的关键。“蜂鸣”作为一种激励创新的思想“种子”与激发公众参与的创意“火光”,具有重要的价值。而作为一种与“场景”理论互相耦合的新的理论范式,“蜂鸣”理论通过与“场景”理论的互补和互生,不仅为全球城市研究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理论视角,还提供了一种基于城市场景研究的测度工具。从“蜂鸣生产力”的场景逻辑看,文化舒适物构成了场景产生蜂鸣的基本条件,而舒适物之间的组态关系,则构成了“蜂鸣生产力”作用的核心。显然,在场景理论中加入“蜂鸣”理论和“蜂鸣生产能力”的测度,提供了一个理解城市创新的视角,为城市生活圈可持续发展和创新性增长提供了文化动力,更提供了相对稳定的构建范式。依托社区生活圈中的城市居民和创意阶层之间的分布密度、互动程度和睦邻优势,打造具有合法精神、焕发戏剧精神和永葆真实精神的社会新空间,形塑传统又不失魅力、睦邻又泛在学习、本土又经营有序的城市新场景,才能实现当代城市有创想的生活、有引力的就业、有交互的容纳和有活力的治理,最大可能地释放“场景红利”。

关 键 词:场景理论  蜂鸣生产力  文化舒适物  社区生活圈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