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中国—东盟互联互通程度测量及对策
引用本文:李锋,徐兆梨.中国—东盟互联互通程度测量及对策[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2(2):50-57.
作者姓名:李锋  徐兆梨
作者单位:河海大学商学院,江苏南京211100;南京大学商学院,江苏南京210093;河海大学商学院,江苏南京,211100
摘    要:自2006年中国—东盟500多种商品被确认为零关税以来,中国—东盟互联互通建设已经成为双方合作的重要抓手,双方的合作具有坚实的基础条件和重大的政治、经济意义.同时,双方在物理联通、制度联通和民间联通方面已经取得丰硕成果.文章主要针对中国—东盟互联互通的现状和推进进程做出分析,选取2006-2014年中国—东盟互联互通相关指标,利用时序主成分析方法对中国—东盟互联互通程度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中国—东盟互联互通分可为三个阶段:2006-2009年为互联互通发展的整体上升阶段;2009-2011年为第二阶段,互联互通发展速度高于第一阶段;2011-2014年为互联互通的继续发展阶段,但发展速度有所缓慢.在此三阶段,除能源外其他方面的联通建设均呈现上升趋势.最后,针对能源联通发展滞后的情况,文章提出加强能源运输安全,促进东盟能源出口;缓和政治争端挑战,推动能源联通建设;协调多国利益诉求,助力能源互联互通等对策.

关 键 词:中国—东盟  互联互通程度  物理互联互通  制度互联互通  人员互联互通
收稿时间:2016/9/27 0:00:00

Measurement and Countermeasure for Interconnection Between China and ASEAN
LI Feng and XU Zhaoli.Measurement and Countermeasure for Interconnection Between China and ASEAN[J].Journal of Beij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2017,32(2):50-57.
Authors:LI Feng and XU Zhaoli
Institution:Business School, Hohai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1100, China;Business School, 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0093, China and Business School, Hohai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1100, China
Abstract:
Keywords:China-ASEAN  degree of interconnection  physical interconnection  institutional interconnection  personnel interconnection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