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美好生活”理念及其现实意蕴——基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研究 |
| |
作者姓名: | 孙敬婷 于泉蛟 |
| |
作者单位: | 大连医科大学 |
| |
基金项目: | 辽宁省教育厅科学研究经费项目“东北振兴的文化自信困境与对策研究”(LR2020004);;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唯物史观视域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前提追问与有效建构研究”(L19BZX007); |
| |
摘 要: | ![]() “美好生活”作为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理念,贯穿于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批判以及共产主义超越过程始终,并指引新时代共产党人接续奋斗。马克思在1844年前后,通过分析资本运控下劳动的异化,剖析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异化根源,发展共产主义图景,体现“美好生活”理念基本内涵:扬弃异化劳动,复归人的本质。
|
关 键 词: | 异化劳动 美好生活理念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马克思主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