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您的访问得太频繁,已被禁止访问!

相似文献(共20条):
[1]、马龙潜,栾贻信.美学方法论和艺术本质观--从东、西方古典美学看艺术的审美本质[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4):1-8.
[2]、张玉能.西方美学关于艺术本质的三部曲(下)——人类本体论美学艺术本质论[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4(3):29-37.
[3]、张玉能.西方美学关于艺术本质的三部曲(上)——艺术本质论:从自然本体论美学到认识论美学[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4(2):31-36.
[4]、金晶.律诗的美学与中国艺术的本质[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5):78-80.
[5]、陈琳.诗歌美学本质浅析[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4):95-96.
[6]、蓝凡.抽象的哲学与艺术的本质——作为艺术形态的抽象艺术导引[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24(2):107-114.
[7]、何明,吴晓.中国当代美学的转型:从美的本质探求到艺术的文化阐释[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2(5):134-138.
[8]、陈琳.诗歌美学本质浅析[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
[9]、陈炎,王祖哲.“艺术”与“工艺”——关于艺术本质的对话[J].求是学刊,2010,37(2).
[10]、井永杰.关于教育本质观的美学思考[J].青海社会科学,2005,1(4):135-138.
[11]、从艺术生产与消费看艺术的本质[J].青春岁月:学术版
[12]、张道一.我所认识的艺术美学[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1):72-77.
[13]、李峰.浅述艺术与美学之间的关联[J].鞍山社会科学,2007(4):35-35.
[14]、李建盛.20世纪中后期西方反本质主义美学及其问题[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3):142-147.
[15]、胡国强,萧礼荣.毛泽东诗词的情境情节与美学本质[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5).
[16]、马立新.数字艺术与数字美学初探[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51(4):85-89.
[17]、邬锡鑫.论孙应鳌美学思想的心学本质[J].贵州社会科学,2010(3).
[18]、余虹.艺术自主与美学眼界[J].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9(1):97-106.
[19]、王蔚忻.论艺术的本质[J].引进与咨询,2006(3).
[20]、谢建明.艺术伦理学与美学诸论[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4).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