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史诗与浪漫诗的对接看马克思对浪漫主义的继承与改造 |
| |
作者姓名: | 刘森林 |
| |
作者单位: | 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哲学系 |
| |
基金项目: | 全国百优论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招标课题 |
| |
摘 要: | 针对德国早期浪漫派试图以浪漫诗(浪漫化)的方式整合离散化的社会生活、遏制虚无主义的理路,马克思引入英雄史诗的维度,继承了德国早期浪漫派对问题的思考,并以新的答案或方略提升了问题及其意义.在这个方案中,区分两种不同的诗:英雄史诗与浪漫诗,构成解决问题的关键.英雄史诗的创作者是以剩余价值创造现代世界的劳动者.其劳动实践不只是现实所是的经验活动,更是既蕴含着苦楚、受难和牺牲,也蕴含着(依托起)最终的和谐、自由、普遍性与个性的实现、物性的超越、尊严与崇高价值的普遍承认与实现的漫长过程.劳动者漫长的历史创作就是某种意义上的英雄史诗,它为浪漫诗奠定历史根基和创作空间.
|
关 键 词: | 史诗 浪漫诗 浪漫化 英雄 |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