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走向公共性的丧失──论后现代主义哲学的根本理论旨趣
引用本文:贺来.走向公共性的丧失──论后现代主义哲学的根本理论旨趣[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5(6).
作者姓名:贺来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
摘    要:后现代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在于它对“公共性”的消解。哲学是根植于“公有现实”的一种理论形态,“公有现实”是哲学的起点与归宿,这点决定了哲学具有追求“公共性”的本性。但由于传统哲学对“公共性”的追求表现为一种极端的样式,导致了后现代主义哲学从哲学的元价值观,哲学本体论和认识论,从人的主体性,从哲学的生存论等各个层面对“公共性”追求进行了全面彻底地拆解和批判。公共性之丧失是后现代主义哲学的重大理论后果,它昭示人们:超越后现代哲学的关键在于在合理的地基上重塑哲学的“公共性”维度。

关 键 词:公共性,公有现实,本体论,认识论,生存论,后现代主义哲学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