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似文献(共20条): |
[1]、 | 杨运泰.略论苏轼的政治道路[J].学习与探索,1979(3). |
[2]、 | 田龙过.略论黄州时期的苏轼人格[J].唐都学刊,1996(3). |
[3]、 | 于立杰.略论苏轼词的艺术特色[J].学术交流,1999(3). |
[4]、 | 吴增辉.苏轼和陶而不和柳的佛教原因探析[J].浙江学刊,2010(1). |
[5]、 | 王俊华.试论佛道对苏轼的影响[J].求是学刊,1991(5). |
[6]、 | 王卉.玄学对南朝佛教流行的影响[J].唐都学刊,2001(Z1). |
[7]、 | 李玉华.佛教对中国殡葬文化的影响[J].社会福利,2001(3). |
[8]、 | 王渭清.《庄子》对苏轼文学创作的影响[J].社科纵横,2005,20(4):160-161. |
[9]、 | 施保国.方东美论道家对中国佛教的影响[J].学术交流,2012(7):19-23. |
[10]、 | 朱锡强.印度佛教的传播对古代亚洲国际交往的影响[J].南亚研究,1990(1). |
[11]、 | 金文达.佛教音乐的传入及其对中国音乐的影响[J].南亚研究,1991(2). |
[12]、 | 论佛教对汉唐以来民间丧葬习俗的影响[J].青藏高原论坛 |
[13]、 | 陈寒.略论六世纪前佛教入华的源头、路线和语言[J].唐都学刊,2002,18(2):66-69. |
[14]、 | 曹颂今.略论女性文化对宋词雅化的影响[J].社科纵横,2010,25(6):101-103. |
[15]、 | 张战生,黄凤炎.略论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对青年马克思的影响[J].学习与探索,1984(1). |
[16]、 | 薛克翘.宋元平话中的佛教影响[J].南亚研究,2002(1):69-72,90. |
[17]、 | 朱明忠.佛教与印度现代社会──尼赫鲁论佛教及其影响[J].南亚研究,1999(1). |
[18]、 | 郑少贞.略论利用外资对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供给的影响[J].探求,2002(3):61-62. |
[19]、 | 平川易马.苏轼的假话[J].东西南北,2009(6):19-19. |
[20]、 | 吴光正.佛教实践、佛教语言与佛教文学创作[J].学术交流,2013(2):144-1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