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儒释互动的一个案例——契嵩非韩与韩愈地位的转折 |
| |
作者姓名: | 郭畑 |
| |
作者单位: |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四川成都,610064 |
| |
摘 要: | 韩愈因为提倡古文、高唱儒道、排辟佛老而见重于世,其地位甚至一度有超越孟子之势。北宋中前期,僧人契嵩以非韩为策略来阻遏古文运动的排佛攻势,他指责韩愈急于求仕,批评韩愈的儒道阐释和性三品说,认为韩愈是文词人而并未知道。契嵩非韩,促使士人对韩愈的评价由高转低,而此后士人对韩愈的批评,也大抵不出契嵩非韩的范围,韩愈的形象最终被定格为有功于儒道的文士。新儒学的成形,是在儒释互动中逐渐完成的,而契嵩非韩与韩愈地位的转折,正是宋代儒释互动一个具体而微的例子。
|
关 键 词: | 韩愈 宋 契嵩 儒释互动 |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