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新中国电影中“陕北根据地”文化符号的生成机制及其价值变迁
引用本文:李静.新中国电影中“陕北根据地”文化符号的生成机制及其价值变迁[J].唐都学刊,2024(1):60-63.
作者姓名:李静
作者单位:西安文理学院文学院
摘    要:在新中国电影的革命历史叙述话语中,延安和“陕北根据地”不仅仅是中国革命的圣地,更是一个超越了地理意义和历史意义的文化符号。其符号化内涵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演变过程,即反抗苦难的革命叙事、情感归处的精神家园,以及战争场域下的信仰圣地。深入探讨“陕北根据地”文化符号的生成机制及其内涵变化,有利于我们深刻认识电影作为国家意识形态载体的重要作用,也可以为当下中国电影如何建构和表达新时代的国家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来一些启发。

关 键 词:新中国电影  陕北根据地  延安  符号化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