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墨家学说体系的重新认识和思考--关于墨家的立说根据、核心思想和价值原则
引用本文:王承略. 墨家学说体系的重新认识和思考--关于墨家的立说根据、核心思想和价值原则[J].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 0(2): 11-17
作者姓名:王承略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山东,济南,250100
摘    要:墨家学说体系的构成 ,主要有治国的“十论”和科学、逻辑三部分。“十论”是学说的精华。由于墨家相信天 (上帝 )和鬼神的真确存在 ,所以将其学说体系自觉地建立在了天意的基础之上。“十论”当中 ,以兼爱为核心 ,其他各论则是兼爱的引申和展开。同时 ,墨家认为天意就是兼爱 ,就是利人 ,就是义 ,就是仁 ,最终用“天下之利” ,填充了政论、科学、逻辑循环的中间区域 ,将三者连为一体。墨家把学说的目的归结为利人 ,而且是利天下大多数的人 ,使得其学说体系在人文理性上的落后和迷信的一面显得相对淡薄 ,而在整体上更多地表现为人民性、合理性和进步性

关 键 词:墨家  天意  兼爱  义利
文章编号:1001-9839(2004)02-0011-07
修稿时间:2003-12-31

Theoretical Basis,Central Notions and Values of Mohism:A Reassessment and Reconsideration
Abstract:Mohism were made up of there major parts: political criticism, science, logic. Political criticism was its quintessence. Mohist believed the existence of the God and Ghost, therefore established theory on providence. Among the political criticism, universal-love was the core. Mohist considered providence as universal-love, as benefit of most people, connected Political criticism, Science and Logic with righteousness and favor, so as to eliminate the antagonism between the human culture reason and superstitious ideas, entirely represented fitness and progress.
Keywords:Mohist  providence  universal-love  righteousness and favor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相似文献(共20条):
[1]、李晓明.先秦墨家法律学说述评 ——墨家对儒家礼治学说的反动及其解析[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7(3):9-15.
[2]、晏智杰.经济学价值理论新解--重新认识价值概念、价值源泉及价值实现条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8(6):10-17.
[3]、沈晓阳.论责任的内涵、根据、原则[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1):59-65.
[4]、沈华嵩.马克思的劳动价值学说和“斯拉法体系”[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83(5).
[5]、杨武金.墨家逻辑的科学地位和当代价值[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3(5):35-40.
[6]、唐卫志.改革开放后重新认识林风眠存在价值的思考[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4(2):127-132.
[7]、范毅.关于罪刑法定原则的价值取向及其思考[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4).
[8]、赵海成.评杜林经济学体系试金石的价值学说[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3).
[9]、孙正聿.辩证法的理论思维、实践智慧和学说体系[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4(4):12-21.
[10]、胡贤鑫.从宇宙论寻找人性论的根据--中国古代人性学说的特点[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3,56(3):301-307.
[11]、薛新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民主主义基本价值观理论基础的比较[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38(1):9-16.
[12]、罗晓语,刘宇红.认知语言学评述[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2(6).
[13]、张利群.文学批评核心价值体系构建的学理依据[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2(1):51-55.
[14]、孙中原.新元墨学——元墨学纲领[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22(1):131-144.
[15]、于改之,吴玉萍.多元化视角下恢复性司法的理论基础[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2(4):39-44.
[16]、杨春花,武玉芬,乔瑞华.信仰及其存在的原因[J].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7(1):41-45.
[17]、周志红.司法化:我国行政复议制度重构之根本[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2):57-60.
[18]、柳淑芬.元话语理论基础的多维视角探析[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1):75-78.
[19]、顾乃忠.评《甲申文化宣言》的学理基础[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2006,43(1).
[20]、崔潮.国家治理财政学:学说渊源、理论基础及主要特征[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5(1):88-97.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