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论汉族与百越民族的关系
引用本文:辛土成.论汉族与百越民族的关系[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1).
作者姓名:辛土成
摘    要:中国的主体民族华夏族,在汉代也称为汉族。研究中原汉族与周边百越民族的关系,是中国民族史的一个重大课题。百越,也称闽、越、粤,古民族名。商周至秦汉时分布于江南地区,聚居于东南一带及沿海岛屿,见于文献记载的有於越、句吴、闽越、西瓯、骆越、南越、山越、山夷、僚等。自古以来,百越民族就与中原的华夏族(汉族)有着密切的联系。据文献记载,尧曾“申命羲叔,宅南宅,曰明都”。舜“以天德嗣尧……南抚交趾”。禹“定九州,各以其职来贡,不失厥宜。方五千里,至于荒服,南抚交趾”。所谓“南交”、“交趾”,均指五岭以南的百越地区。禹的传说,在百越聚居区的浙江、江西、安徽、湖南等地比比皆是,虽非尽属信史,但传递了一个信息,即禹时与百越先民已有一定关系。到了商代,百越民族已经形成,而中原华夏族奴隶制国家经济、文化有了较大发展。商王朝的势力日益强大,周边的部落或民族都必须以土特产向其朝贡。《逸周书·王会解》载:商初,伊尹受汤之命曰:“正东符、娄、仇州、伊虑、沤深、九夷、十蛮、越沤,剪发文身,请令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