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言不尽意":中西文论语言的默契--以英伽登现象学文艺学思想为例
引用本文:周晓华,张万烈."言不尽意":中西文论语言的默契--以英伽登现象学文艺学思想为例[J].天府新论,2004(Z2):249-250.
作者姓名:周晓华  张万烈
摘    要:"言不尽意"是中国哲学和美学的一个重要命题,他最早出现于《易传》.魏晋时,士人对"言意之辩"的层层探讨,最终使"言不尽意"成了一种语言艺术的追求,更是文论语言所达盼到的一个境界.无独有偶,在一千多年后的20世纪30年代,西方的现象学文论家建立文学本体论学说,其学说对文论语言也进行了充分的探讨,通过对比和分析,不难发现,尽管由于中西文化有着根深蒂固的差别,但文论语言发展至今,中西方已在"言不尽意"上达成一定的共识,产生了一种不谋而合的默契.

关 键 词:言不尽意  空白  语音层  具体化
文章编号:1004-0633(2004)249-02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