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中国省域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碳排放效率的耦合协调关系
引用本文:田云,卢奕亨.中国省域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碳排放效率的耦合协调关系[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4):33-46.
作者姓名:田云  卢奕亨
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乡村振兴研究中心,湖北 武汉430073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新发展阶段伟大实践与发展经济学理论创新研究”(21&ZD07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巴黎协定下中国农业碳排放权省域分配及协同减排策略研究”(71903197);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双碳’目标下中国农村能源碳排放峰值预测及减排策略研究”(2722022BY012)。
摘    要:在厘清30个省份新型城镇化水平与农业碳排放效率的基础上,利用耦合协调模型、空间自相关模型和空间马尔科夫链等方法探究二者的耦合协调水平并分析其时空分异与趋势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2020年新型城镇化水平以北京居首广西最末,相比2005年所有省份都得到了不同程度提升且以贵州增幅最大;2020年农业碳排放效率以天津居首山西最末,相比2005年除上海外的余下29个省份效率值都得到了不同程度提升且以青海增幅最大。(2)2020年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碳排放效率耦合协调度以北京最高新疆最末;相比2005年,除上海外的29个省份耦合协调度都有显著提升,且其中27个省份实现了层级跨越。总体看,截至2020年,绝大多数省份的耦合协调等级达到了中级及以上水平。(3)在整个考察期内,中国省域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碳排放效率的耦合协调度表现出了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即高值省份通常与一个或多个高值省份相邻,而低值省份周边一般伴有一个或多个低值省份。同时,当前全国仍以低-低集聚为主,中西部省份的耦合协调度明显处于落后态势。(4)各省份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碳排放效率的耦合协调度在短时期内较难实现层级跨越;而在引入空间地理因素后,耦合协调等级的稳定性已有动摇趋势,且极易导致“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马太效应出现。

关 键 词:新型城镇化  农业碳排放效率  耦合协调  空间自相关  空间马尔科夫链
收稿时间:2022/12/15 0:00:00
点击此处可从《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