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寻求徽州文化精神之源
作者姓名:戴贤坤
摘    要:徽州文化,是中国地域文化的一个经典范例,有人把它和藏文化、敦煌文化相提并论.徽商曾在明清两代称雄于世几百年,并且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存,为我们研究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结构提供了一个范本,是中国封建社会地方文化的一个活化石。

关 键 词:徽州文化  文化精神  中国封建社会  地域文化  敦煌文化  文化遗存  文化结构  地方文化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相似文献(共20条):
[1]、俞锦标.徽州文化的商业精神[J].徽州社会科学,2001(4):37-37.
[2]、郗延红.让徽州文化永远立于世界文化之林[J].徽州社会科学,2004(1):33-39.
[3]、吴让光.让徽州文化永远立于世界文化之林[J].徽州社会科学,2001(4):36-36.
[4]、谢慧,杨德忠.从徽州楹联文化看徽商精神[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1,39(6):167-169,181.
[5]、中国徽州税文化博物馆[J].徽州社会科学
[6]、王启敏.传承徽州文化 再创发展辉煌[J].徽州社会科学,2004(2):4-5.
[7]、徽州文化生态报告[J].徽州社会科学
[8]、文化的徽州[J].徽州社会科学
[9]、方利山.地域文化的交汇融合——徽州文化与越文化[J].徽州社会科学,2008(11):30-32.
[10]、谷峰.徽州民歌语言文化的地域性书写[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6(1):60-62.
[11]、张脉贤.关于徽州文化的形成[J].徽州社会科学,2001(1):44-45.
[12]、刘晓霞,良景.在“天竺”茶楼 品徽州文化[J].徽州社会科学,2004(4):55-55.
[13]、洪玉良.徽州人与徽州文化的关系之审美解读[J].徽州社会科学,2007(6):36-37.
[14]、刘伯山.论徽州传统社会的近代化[J].学术界,2006(6):142-152.
[15]、王焘.梦里徽州屏山[J].徽州社会科学,2005(9):33-33.
[16]、张联辉.徽州门庭[J].徽州社会科学,2009(6):19-19.
[17]、方利山.“徽州文化”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思考[J].徽州社会科学,2004(4):54-54.
[18]、陈安生.徽州说鳖:说“新安”[J].徽州社会科学,2006(3):23-23.
[19]、毛新红.黄山市徽州文化研究院2005年度徽州文化学术研讨会在黄山市委党校召开[J].徽州社会科学,2005(5):14-14.
[20]、汪柏树.徽学与徽州[J].徽州社会科学,2004(4):37-3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