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似文献(共20条): | [1]、 | 岳毅平.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实证研究——以安徽省为例[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31(4):124-130. | [2]、 | 杨大明.试论文化生态旅游的发展——以绍兴为例[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7,27(1):24-28. | [3]、 | 高爱霞,满广富,高春霞,姚兴华.传统文化与生态旅游耦合协调实证研究——以山东省为例[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128-134+172. | [4]、 | 焦德武,陈琳.财政支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以安徽省为例[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5(5):98-103. | [5]、 | 高欢,黄超.城市绿地系统文化特色研究——以安徽省铜陵市绿地系统规划为例[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7(4):44-46. | [6]、 | 刘永谋,夏学英.虚拟社区话语冲突研究——以天涯社区为例[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1(4):56-58. | [7]、 | 吴海伦,王剑.湿地文化生态旅游开发研究——以武汉琴断小河湿地为例[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25-28. | [8]、 | 焦德武.文化强省建设的实践逻辑——以安徽省为例[J].淮南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81-85. | [9]、 | 刘琼,耿西亚.我国水稻保险发展研究——以安徽省为例[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54-57,124. | [10]、 | 豆艳荣.乡土文化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辨析——以安徽省为例[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1):1148-1153. | [11]、 | 张玉钧,曹韧,张英云.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利益主体研究——以北京松山自然保护区为例[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3):6-11. | [12]、 | 许振华.基于昂谱分析的生态旅游产品开发研究——以太原市为例[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21,37(5):78-80. | [13]、 | 李晶博钟永德王怀採.生态旅游景区游客满意度实证研究——以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为例[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3(5):93-98. | [14]、 | 岳保柱,郑国群,汪映川.安徽省女性休闲体育现状研究——以合肥市为例[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1(5):127-130. | [15]、 | 王金叶,阳漓琳,郑文俊,程道品,蒋得斌.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环境影响评价——以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1):105-108. | [16]、 | 孙卫东.企业危机话语修辞情境分析——以杜嘉班纳危机话语为例[J].国际公关,2023(16):110-112. | [17]、 | 胡明文,王小琴.以旅游节庆推动生态旅游区域合作——以崇韶汝地区为例[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2):110-112. | [18]、 | 魏冉.英语学习者批判性话语研究——以师生电子邮件交流为例[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7(3):109-112. | [19]、 | 江又明,李永骧.关于最低生活保障城乡一体化研究——以安徽省为例[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3(5):7-11. | [20]、 | 朱邦珍.农村党员队伍建设调查与研究——以安徽省五河县为例[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19-2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