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中国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的文学演进,经历了从启蒙到世俗的文学转型。"80年代文学"的个人话语指向人性、欲望、生命、尊严、价值等审美要素,对于苦难的审美观照具有启蒙的批判价值,同时具有修正启蒙话语的审美功能。世俗在"90年代文学"的表现更为突出,出现远离公共话语的消费化、"非历史化"和个人化的"个人化写作"。进入90年代,作家更关注文学的个人、自由和自己,文学的内容更多地包含个人体验、个人记忆、个人生活和个人价值。"非历史化""非社会化""价值悬空"等倾向让文学远离公共生活和公共话语,审美解构成为另外一种形式的文化建构。要警惕"个人主义"发展到"自我本质化"的倾向,这是考量个人与社会、文学与市场、"80年代"与"90年代"等关联问题的重要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