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马克思政治哲学的实践论转向
作者姓名:吴宏政  王晓帅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项目:2019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思想政治教育在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中的‘价值引领’功能研究”(项目编号:19BKS074)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
实现"好生活"就必定要通过建立真正的共同体来实现,这一基本信念构成了包括马克思在内的全部政治哲学的普遍公设。但是,在探讨实现"好生活"和建立真正的共同体问题上,马克思的政治哲学和西方传统政治哲学的思路有本质性区别。贯穿于西方政治哲学的逻辑起点是"天赋观念",以及由此产生的"天赋人权"。西方政治哲学的"好生活"和共同体的原理都是从"天赋人权"的概念中,以逻辑的方式演绎出来的。因而西方政治哲学的本质特征为"观念论"的。马克思则反其道而行之,他以历史唯物主义作为解释原则,把"生产关系"作为探讨人类"好生活"和"真正的共同体"的平台,立足于"实践论"的解释原则来探讨政治哲学的全部问题,从而完成了政治哲学的实践论转向。

关 键 词:马克思  政治哲学  实践论转向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